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首 页 印象阳朔 政务公开 网上办事 办事服务(旧版) 投资阳朔 阳朔旅游
全站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印象阳朔 >> 阳朔概况
地理位置 行政区划
阳朔气候 地形地貌
地质特点 自然资源
革命历史 建制沿革
民俗节庆 古建筑
阳朔镇 白沙镇
兴坪镇 福利镇
高田镇 葡萄镇
金宝乡 杨堤乡
普益乡  
风光美景 城市建设
历史人文 美丽视频
民俗节庆

民俗节庆活动
民间对歌:
  阳朔居有汉、壮、瑶、苗等11个民族,各民族除有自己的习俗、节日外,一个共同的特点便是擅长对山歌。不论婚丧嫁娶,还是逢年过节,每每摆起歌台,一比高低,直至通宵达旦仍不肯散去。这些山歌有谈情说爱的,有倾诉生离死别、崇尚忠孝的,也有谈古论今叙事的。唱者少则三、五人,多则几十人,歌声或激越高昂,悠扬动听;或深沉委婉、如泣如诉;或轻呤浅唱、闲适洒脱......尤以壮乡高田的中秋节对歌、福利龙尾瑶民的“歌堂愿”会最富特色。

福利五月八节:
  阳朔县福利民间的传统节日,中国农历每年的五月初八前后,由民间组织在福利镇上开展的民间文艺、体育及祭祀活动。
  “五月八”会期俗称“仔头节”。民国以前福利的“仔头节”很隆重,很热闹。“仔头节”,是指祝贺当年生了仔的人。每逢“仔头节”仔头的任务很重,负责捐款,请戏班子,设道场,抬菩萨等一切事务。
  相传很早以前福利圩建有三座大庙,天后宫、水源宫和行宫。宫里分别供奉着大小菩萨一、二百尊,其中有两尊大菩萨,人称公公婆婆。公公是春秋战国时劝郑庄公黄泉见母的颖考叔,婆婆是福建省莆田的林氏女。传说林氏女卒后,屡于海上显灵,元朝皇帝封她为天妃,清康熙加封为天后。旧时通海之地多立天妃庙和天后宫,福利的天后宫因此而立。农历五月初五日是公公的诞辰,五月初八日是婆婆的诞辰,而以初八为纪念日,旧时实际节日从初四便开始了,直到十五才结束,但以初八为高潮,最热闹。
  旧时节日期间,除了抬菩萨游街、请戏班子唱戏、打醮念经外,还要舞龙舞狮、跑排灯、踩高脚排、扎故事亭、放花炮、放烟花等,同时宫门上贴对联,上联是“婆婆一片婆心,保佑人人生仔”,下联是“公公十分公道,教育个个孝亲”。
  建国后,抬菩萨打醮念经的活动没有了,但增加了打篮球、拔河、下棋等文体活动。节日时间没有旧时那么长了,但仍很热闹。
  五月初八,圩上各户扎起三尺六寸高的立式彩灯到镇上公公、婆婆庙前燃放,然后祭祀两庙中的一百余尊菩萨并将其抬、抱于大街上游行。随队游行的有文艺、体育队伍,舞狮、耍牌灯、踩高跷、八仙纸扎、锣鼓篷、故事台、旱船......等等。街道上一时水泄不通,人声沸鼎,鼓角连天,十分壮观。
  游行完毕则是民间文艺表演(唱桂戏等)、体育活动(球赛、棋赛等),伴随着各种商贸活动。这些活动一般为时五至十天。节日期间(当地人称赶会期),家家酿制苦瓜酿作自家主菜和款待宾客。
  人们在五月初八这天去祭祀公公、婆婆庙可多子多福、国泰民安。在祭祀公公、婆婆庙的神坛上有这样一副楹联:婆婆一片婆心保佑人人生仔,公公十分公道教育个个孝亲。活动中,谁来组织,抬、抱菩萨游行的是什么人,都有具体的规定;还有,家家为什么要酿制苦瓜酿?
  想探个究竟,不妨在五月初八时到福利去看一看。

 

六月二十三节:

 

  阳朔县白沙镇民间传统节日,始于民国三年(1914年)。会期一般前后十天左右,高潮是二十三日,故称六月二十三会期。农历每年的六月二十三日前后,由民间组织在白沙镇上开展的民间文艺、体育及祭祀活动,当地人亦称赶会期。六月二十三,是白沙镇一年中最为热闹的日子。

  当初会期的发起者是“万利行”老板刘全甫,商号老板鄢海清,地方绅士黎积卿、熊茂兰等。当初他们选择六月二十三日是有来由的。一是早稻开始收割,新谷上市,村民正好走出青黄不接的困境;二是二十三日是关公的诞辰,人们敬重关老爷忠义双全;三是福利选了“五月八”,白沙不好再在五月举行。发起者的目的,是吸引更多的村民聚会白沙圩,好做更多的生意,吸引更多的人参赌。开始只是给各家各户送花灯、请戏班子唱戏、扎纸麒麟、锣鼓亭、舞龙、舞狮、跑排灯、踩高脚排、装扮刘备、孔明、张飞、赵云骑马游行,不太热闹;发起者就搞打“太平醮”,把会期拖长。后来又增加“抢炮”,散发“武圣官、丁财贵”等活动,会期才逐步热闹起来,不仅白沙的村民聚会白沙圩,连附近乡镇的村民乃至外县的村民也纷纷聚会白沙看热闹。解放前除非遇战事会期不举行,正常年景会期每年都举行。

  建国后,会期不象解放前那么频繁,但活动内容却比解放前丰富得多,除以前的活动内容打醮没有外,其它都照常进行,并且增加了打篮球、下象棋比赛、白沙土特产品广告牌游街等活动。每逢节日到来,村民们穿戴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到白沙看热闹,比过传统节日还要高兴,还要快乐。

  六月二十三这天上午,先是到“关圣帝君”塑像前祭祀,然后由一些执事往镇各家各户送一张印有“武圣宫”、“丁财旺”的红纸帖,紧接着首事们以首领身份走在游行队伍前面开始游行,首事身后是舞龙、独角兽,青少年化装成的刘备、孔明、张飞乘马而来,有一匹马身上虽披着红毡子,却无人骑在上面(据说上面坐着关羽,一般人看不见)。接下来是由男女儿童化装成仙童坐在纸扎亭里的“故事亭”,最后是四台“炮”。

  六月二十三的重头戏是抢“花炮”,花炮其实是四个等次的奖励,或实物或奖金或二者兼有,价值几百至几千元不等。之所以称为“炮”,是因为决定奖励名次时,用一种小铁炮将一个直径约一寸的红铁环冲到天上,供各抢炮队去抢。这些抢炮队伍一般有十队左右,每队有十来条赤膊壮汉。只听得炮声一响,唢呐、鼓锣齐呜,四周人山人海,呐喊声一时雷动。在未到首事台报到以前,不论谁拿到红环都可以抢,这是力量和智慧的较量,其凶险与诡秘,令人赞叹不已。  

 

阳朔上新坟节:

  农历二月初二日,凡家中有在头年去世的亲属,至此日,所有嫁出的姑娘姐妹都携带着艾叶粑、香烛、钱纸、鞭炮、腊肉等礼品回娘家,与叔伯、兄弟共同到新坟祭奠,以示哀悼。在壮族农村尤为盛行。

 

阳朔社日:

  阳朔的社日分春社和秋社(立春第五个戊日为春社,立秋第五个戊日为秋社),一般在农历二、八月间。阳朔农村普遍流行有“做官三年不如耍社一天”之说法。因为在每个村子里,不分贫富贵贱,少则十户,多则二、三十户,为了互相办理丧事,在社日中都要聚会“吃社”(每户1名男子),并就一年中办理丧事立约,规定当年丧事每户对丧主助钱、粮数额,负责抬棺送葬则是义不容辞的。农村俗称“十友社”。凡不参加“吃社”的,则被开除“十友社”,社友不再负责料理他家的丧事。

 

阳朔牛王节:

  农历四月初八日,传说是牛的生日。阳朔乡下农民在这一天,家家吃黑糯米饭,并用它喂牛,为耕牛消灾解难,同时感谢耕牛对人的辛勤劳动。

 

阳朔尝新节:

  农历六月初六日,农家都备酒礼到田头地角供奉,用钱纸扎谷桶盛满新谷插在田基上,以示稻谷满仓,或是“抬菩萨”游行祈祝五谷丰登。

 

阳朔中元节:

  又名鬼节,俗称七月半。壮族在农历七月初七到十四过节,其它民族农历七月初八至十五日过节。节日里,家家户户早晚供奉祖先神牌位,到送祖之日(十四或十五),用封包(即纸袋装着钱纸、金银纸锭冥强之物,写上祖先的名讳到野外焚烧,是夜,野外烛光片片,其间人影晃动,俗称“送鬼”。

 

留公十月香: 

 

  一年一度的普益留公传统民俗庆祝活动,时间是农历十月初十日,俗称十月香。会期一般是两天两夜。“十月香”源于明朝万厉年间,迄今约600年的历史。留公人举办这样的活动,意在庆祝当地丰收的喜悦和平安的生活。因为农历十月是稻熟果香的季节,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所以村民把节日叫做十月香。旧时“十月香”期间,有武道师戴着面具表演各种技艺,有舞龙舞狮、唱戏等活动。解放后,增加了打篮球、下棋、打牌等文体活动。每逢节日这天,村民们买酒买肉杀鸡宰鸭欢欢喜喜,比过其他传统节日还高兴。 

 

阳朔冬至节:

  农历十一月“冬至”这天,农村有“冬至大过年”之说,家家户户早吃汤圆,晚吃油豆腐肉圆及鸡、鸭、鱼、肉、大肆庆贺。

 

阳朔的小年:

  又称送灶节。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晚上,传说灶王爷要上天了,农村便以糖果、豆腐在灶头供奉,“送灶君上天”。供奉毕,则家人大宴,称过小年。

 

 

 

瑶族风俗 

 

 

  目前全县有瑶民2400多人,绝大部分居住在福利镇龙尾瑶村。龙尾瑶的瑶民,史载来源于广东省肇庆府封川县猪记港。景泰元年(1450年),广西平乐府天宝县上北乡津平里的雷通天、李通地、雷五子等人纠众作乱,到处抢劫,乡民不得安宁。肇庆知府命令瑶民首领于同年润之月初三日领七姓瑶兵进剿,经瑶兵苦斗,杀死了雷通天、李通地、雷五子等人,平息了患乱。后来赵通添、邓德堂、郑元安、李元应等人被留守大源瑶和小源瑶,东至金竹冲、长岭界,南至边山厄、倒地葫芦,西至冬笋塘、天堂岭,北至凉伞顶、笋山槽,此地应他们永远耕种。七姓瑶民落户龙尾瑶村现已550余年,当初的几户人家现已发展到佛子坳、河背村、新村、白鹤岭等16个村屯,共有瑶民1588人。几百年来,龙尾瑶村的瑶族人民形成不少独特的风俗习惯,仅选几个与汉民和其他民族不同的风俗记述如下。

 

  兴过盘王节 

  龙尾瑶村的瑶民,有兴过盘王节的习惯。每年的农历十月初十日,龙尾瑶村都举行盛大的盘王节活动。盘王节这天,瑶民们穿戴起本民族的服饰,高高兴兴地到盘古庙朝拜盘王,并摆上供品烧香朝拜。旧时盘古庙设道场,请道师佬念经,道师佬一边手摇铜铃,一边嘴念经,他的助手则吹笛子和牛角,擅长跳舞的瑶民则跳起腰鼓舞,古庙周围响起悦耳的铃声、笛声、牛角声和瑶民的鼓声舞声及欢笑声,汇聚在一起非常热闹。晚上瑶民们杀鸡斩鸭举行丰盛的晚宴,喝起自酿的杂粮酒,唱起瑶民喜爱的山歌,亦非常快乐。瑶民们举行盛大的节日活动,据传说是为了“还盘王愿”。解放后,瑶民们也还兴过盘王节,但活动内容有所改变,设道场的事已经没有,增加了一些文体活动,节日的气氛仍很浓,瑶民们很快乐。

 

  禁忌吃狗肉 

  瑶家自古以来禁忌吃狗肉。传说狗是瑶民的祖先。评王卷牒记载:盘瓠是评王的龙犬,评王意取高王的首级,盘瓠身游大海七天七夜到高王国,高王认为评王来投,说异物进朝而国兴,便引入内宫待之。时遇高王酒醉不省人事,盘瓠乘机将高王的首级咬下,复游大海回报评王。评王将宫女嫁给盘瓠为妻,宫女生六男六女,评王赐盘瓠的子女姓盘、沈、包、黄、李、邓、周、赵、郑、胡、雷、蒋。因此,瑶家不吃狗肉。这种反科学带有侮辱性的传说,显然是封建文人侮辱瑶民杜撰出来的,根本不足信。瑶家禁吃狗肉,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瑶民都住在山上,深山野兽多,经常出入伤人,瑶民为了防避野兽侵害,就养狗防身。二是住在山上的瑶家都比较分散,旧时土匪多,经常打劫瑶家,养狗是为了防匪防盗。鉴于这两方面的原因,瑶民对狗比较有感情,几乎把狗视着家庭成员,所以禁忌吃狗肉。由于祖先禁吃狗肉,久而久之这种习惯就成了自然,所以现在的瑶民照样禁忌吃狗肉。

 

  招上门女婿 

  招上门女婿,是瑶家的特别婚俗。汉民的婚俗一般是儿子不去做上门女婿,除非家里兄弟多,或父母无钱帮儿子讨老婆,没有办法才出去上门。瑶家则不同,不管父母有钱无钱,也不管有子无子,一般情况下儿子出去上门,女儿留在家招婿上门。这种婚俗旧时比较兴旺,如今虽不及过去但仍有不少家庭招上门女婿。上门女婿到女家头落户,女家父母视作自己的儿子,家族亦平等对待,从不岐视,所以这种婚俗直到现在仍存在。

主办:阳朔县人民政府 承办:阳朔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桂林市信息中心
备案序号:桂ICP备05011594号 桂公网安备 45032102450350号
网站标识码:4503210005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