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五化”特色发展 打造乡村旅游示范县
中共阳朔县委员会 阳朔县人民政府
2017年8月
阳朔县位于广西区东北部,全县总面积1428平方公里,人口32.58万,曾被前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塔勒布?瑞法盛赞为“旅游元素完美胜地,山水人文和谐典范”。近年来,我县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主线,大力发展精品乡村旅游,逐步实现精准旅游和共享发展,先后荣获“中国旅游强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等称号,成为广西首个年旅游接待量超千万人次、年旅游总消费突破百亿大关的县份。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绿色发展,激活乡村旅游生态化
阳朔历届党委、政府秉承“绿水清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一届接着一届干,科学协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培强绿色产业发展支撑,2016年全县环境空气优良天数达347天,森林覆盖率达64.7%,Ⅲ类水质达标率100%。注重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强势,全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第三产业占三产结构比达55%。2016年,全县共接待游客1439.7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消费117.84亿元,分别增长10.3%、17.6%,旅游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62%。2017年6月,阳朔位列广西区29个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第一名,荣获“2016年度广西科学发展十佳县”。
二、促进产业融合,助推乡村旅游乡土化
一是坚持以旅促农,加快农旅融合。充分挖掘阳朔独特的乡土人文景观、村落建筑、古镇古桥、观光采摘等乡村优势资源,全面推动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和农业生态园、养生园、观光园、精品园等优势资源发展,重点培育了兴坪等一批特色乡村旅游乡镇和旧县等特色旅游名村,积极创建阳朔遇龙河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形成“处处是景、村村旅游”的乡村旅游“阳朔模式”;二是完善服务设施,提供便捷服务。近年来筹资30多亿元加快码头、旅游公厕、步道、景区骑行道等设施建设,推进一批花海、生态公园、村屯绿化美化等景观建设,首创包括便民综合中心、旅游咨询、旅游调解等功能行政村“党群综合服务中心”,全县“吃、住、行、游、娱、购”设施不断完善,旅游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三是打造文化品牌,实现旅游富民。注重挖掘特色文化,“三月三”“五月八”等一批数百年历史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得到有效的保护传承;大力发展精品高端民宿,形成了具代表性的特色民宿近百家。目前,全县从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工作人员达10多万人,其中农民从业人员6.5万人,乡村旅游已成为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
三、实施品牌战略,推进乡村旅游国际化
一是实施“旅游+项目”战略,悦榕庄、阿玛瑞及印象、宋城等国际国内高端品牌先后进驻阳朔,燕莎滑翔低空飞行、星天乐索道观光旅游成为业内新宠,益田、戏楼等大型旅游综合体不断升温,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多元化业态集聚阳朔,大大提升了阳朔旅游的国际品位;二是实施“旅游+体育”战略,成功举办国际攀石公开赛、中法国际山地越野赛、亚洲十国超模大赛等一批国际赛事,阳朔旅游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三是实施“旅游+推介”战略,在国家级英文媒体《中国日报》、《中国东盟博览杂志(旅游专刊)》等深度宣传阳朔旅游,旅游全媒体营销效果显著。2016年全县接待海外游客207.3万人次,入境旅游总消费27.3亿元。
四、整合优势资源,引领乡村旅游标准化
坚持把标准化作为提升乡村旅游的服务水平的重要抓手,加大旅游标准化体系建设推进力度,先后编制了《阳朔民居旅馆服务质量要求与等级划分》《阳朔乡村旅游导览员服务规范》等5项广西地方旅游标准,完成了一批国家级、广西区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民居旅馆、徒步骑行、乡村导览员等旅游标准体系得到不断完善。今年7月,我县成为全国首个获批开展国家基层标准化改革创新先行区创建工作的县份。对乡村旅游的重点区域漓江、遇龙河景区实施规范化管理,建立完善旅游生态补偿机制,沿江6万多群众每年享受景区收入总额10%的分红,促进1100多贫困人口脱贫摘帽。
五、创新管理体制,推动乡村旅游智慧化
全力实施智慧县域建设,以大数据平台为依托,促进旅游交通网、智慧旅游网、公共服务体系网的“三网”合一,全面提升旅游的精准化管理水平和优质化服务质量。全力补齐公共服务体系和旅游基础设施短板,广西区首家“互联网+旅游集散中心”揭牌成立,开通全县景点景区旅游观光巴士,实行节假日交通分级管理和分级接驳,提升交通管理、交通引导和信息发布等智能管控。建立应急快速处置机制,提升了游客的安全感和群众满意度。
阳朔的乡村旅游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国家旅游局的要求和先进省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坚持问题导向,补齐工作短板,围绕国际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建设标准,拉高标杆,争先进位,奋力推进全县乡村旅游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