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首 页 印象阳朔 政务公开 网上办事 办事服务(旧版) 投资阳朔 阳朔旅游
全站检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工作报告
文字大小:
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6-10-11 00:02  (来源:)

各位代表:

  我受第十四届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四年工作回顾             
 
  2002年以来的四年,是我县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的四年。四年来,在市委、市人民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以人为本,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经过全县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成功战胜了非典、禽流感疫情和严重干旱及洪涝等重大自然灾害,保持了经济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县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顺利实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2002年—200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由11.11亿元增加到17.89亿元,年均增长15.3%,增幅高于全市和全区同期平均水平;三次产业比重由46.5:16.0:37.5调整为36.5:20.8:42.7;全县财政收入由9573万元增加到1.33亿元,年均增长16.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四年累计完成21.6亿元,年均增长48.4%;2004年我县荣获“广西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奖”荣誉称号。今年上半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6.93亿元,同比增长16.7%;1—8月,全县财政收入完成9541万元,同比增长36.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5.29亿元,同比增长62.3%,增速分别排在全市第2、第1、第1位。       

  (一)农业产业结构渐趋合理,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林牧渔总产值构成由2002年的66.9:3.0:23.5:6.6优化为2005年的64.5:1.7:29.3:4.5,全县粮经面积比例从2002年的1:0.22提高到2005年的1:0.25。优质稻种植面积从2002年的20.53万亩增至2005年的22.1万亩,占全县水稻种植面积的85.46%。2005年全县农业总产值10.28亿元,比2002年增加3.52亿元,年均增长8.57%。引进“名、特、优、新”水果,扩大春夏熟水果生产规模,逐步建立起了品种结构和季节结构相对合理并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水果生产体系。

  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建立示范园(区),发展高效农业、观光农业和无公害农业,初步形成了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全县建立千亩以上示范园(区)14个,200亩以上示范片36个,白沙的金桔、葡萄的花卉苗木、兴坪的香芋、福利的淮山、高田的茨菰、普益的砂糖桔、金宝的香菇等都达到千亩以上的规模化生产,产生了很好的规模效应。2005年,全县水果面积达18.6万亩,比2002年增加3.9万亩;水果产量12.69万吨,比2002年增加4.24万吨。畜牧水产养殖向特种养殖、规模化方向发展,虫仔鸡、三黄鸡、甲鱼、漓江鲣鱼、漓江虾、瘦肉型猪等颇具“土味”,更迎合消费者的口味,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2005年肉类总产量2.71万吨,比2002年增加 5454 吨;水产品产量6476吨,比2002年增加1858吨。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生产模式,降低市场风险,确保农民增收,四年累计实行订单种植7.5万亩,订单养殖产值17580万元。

  农业科技应用效果明显。通过大力推广水稻免耕抛秧、金桔“三避”(避雨、避寒、避晒)、水果低改和早结丰产栽培技术,先后完成农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15个,建立沙田柚、夏橙、香芋、淮山等示范基地19个,示范总面积27500亩,辐射带动发展无公害水果、无公害蔬菜生产面积7.2万亩。实施生态富民小康示范“十百千万”工程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猪+沼+果+灯+鱼”生态农业模式得到了有效推广应用。金桔、沙田柚、夏橙、茨菰获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淮山、香芋、茶叶、沙糖桔等获自治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遇龙河牌沙田柚、板栗、淮山获“广西优质农产品”荣誉称号。全县共有6家养殖场获自治区水产畜牧业无公害产品产地认定。县养猪协会荣获“2005年度桂林市十佳养殖基地”称号。我县金桔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获国家质检总局初审合格。2005年自治区授予我县“金桔避雨避寒技术推广第一县”和“农业科技创新一等奖”荣誉称号。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水稻机械化收割技术得到进一步推广普及,2005年全县农业机械装备总量达5.1万台(套),总动力12万千瓦,农机总作业值达9875万元,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7%。

  生态建设力度加大。四年共完成退耕还林4.6万亩,封山育林4.5万亩,人工造林2.15万亩,其中速丰林1.5万亩;兑现退耕还林钱粮补助资金2215万元;新建农村沼气池6040座,沼气入户率由2002年的38.1%提高到2005年的45.1%;区划界定公益林地总面积105.5万亩,获补偿的国家公益林面积43.4万亩,中央财政下拨的815.43万元管护费已全部发放到农民手中。2004年我县被评为全国封山育林先进单位。

   粮食工作平稳推进。加强粮食市场的监管,维护正常的粮食流通秩序。四年完成粮食购进12817吨,销售21700吨;供应军用粮60吨,农村“两户两属”和水库移民粮食2973吨,退耕还林户粮食1314吨;开展定单粮食收购,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护粮农利益。2006年自治区确定我县为粮食直补县,签订订单合同12406份,订单面积63408亩,订单收购10000吨。

  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全面落实“多予少取放活”的惠民政策,2003年起全县免收“三提五统”,2005年起全县免征农业税,较大幅度地减轻了农民负担。

  农业基础设施明显加强。四年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达2261万元。完成了罗门塘水库、久大水库等18座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修建了4.61公里堤防,维修350公里灌溉渠道,兴建园田化工程5片10.2万亩;蒙村小流域水土保持得到有效治理;大力实施农村人饮工程建设,解决了农村5.44万人的饮水困难。

  扶贫工作取得新进展。完成了8个区级贫困村十年发展规划,实施了第一批“整村推进”工程,贫困村面貌有了较大变化。发展壮大劳务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四年共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4500人,新增劳务输出15300人。今年1—8月全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2387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94元,增长14%。

  (二)工业发展速度加快,招商引资取得新成绩

  工业总量取得新突破。2002年至200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3%,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4%。200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8.24亿元,其中规模工业总产值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29亿元;全县规模工业实现利税1692万元,实现利润总额898万元。电力供应量达1.08亿千瓦时,首次突破亿千瓦时。今年1—8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3300万元,同比增长25.6%。

  工业项目建设取得新发展。成立了工业领导小组,制定了全县工业发展规划,出台和实施了加快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四年来,全县累计完成工业投资3.5亿元,年均增长25%,共引进广西甲天下酒业有限公司、桂林华士茶制品有限公司、林威香业有限公司等县外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项目9个,是阳朔历史上完成工业投资规模、投资量最大和项目建设最多的时期。全县形成了以大理石加工、农产品加工、竹木制品加工、饮料酒、建材加工、旅游工艺品加工为主的六大产业。

  国有企业改制稳步推进。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采取“一企一策”的改制办法,完成了罐头厂、糖厂、煤建公司、香料厂、啤酒公司等38家国有企业改制,职工得到妥善安置,并以480万元成功捆绑回购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和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对葡萄糖厂、纸箱厂、香料厂、啤酒公司等12家企业5000万元的债权,节约了改制成本,为顺利实施企业改制创造了有利条件。

  招商引资取得新成绩。我们坚持以项目建设为中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立“诚信”、“共赢”的合作理念,四年累计引进各类项目69个,签订合同资金12.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8.2亿元。其中外资项目18个,实际利用外资1502万美元。主要有投资约1.5亿元的阳光100商业街·旧街、投资9000万元的阳朔唐人街、投资1500万美元的“香樟华苹”休闲度假村和投资1000万美元的宇一艺术中心等项目。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四年共争取到位国债资金4471万元,争取无偿资金1.9亿元。为促进非公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着重抓好投资软环境建设,使客商进得来、留得住、有发展。四年来,涌现了宝峰、漓江、唐人街、君豪等一批大酒店以及甲天下酒业、升泰竹业厂、园林石材厂、前进竹木工艺制品厂、花木苗圃场等民营企业。

  (三)旅游优势日益彰显,拉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旅游产业整体实力全面提高,旅游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2005年,接待旅游总人数达353.5万人次,比2002年增长25.8%,年均增长7.95%;全县旅游总收入达到5.53亿元,比2002年增长129.5%,年均增长 31.9%;今年1—8月接待旅游人数262.7万人次,同比增长28.5%,其中接待留宿游客77.4万人次,同比增长122.2%,实现旅游总收入5.9亿元,同比增长 75.2%。全县共有旅游饭店270家,比2002年增长39.8%;床位13000多张,比2002增长96.7%。此外全县还有特色农家餐饮店100多家,大小旅游船126艘。

  落实旅游持续发展观。四年来,政府高度重视旅游规划编制工作,先后聘请上海同济大学风景科学研究所、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编制了《阳朔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阳朔县月亮山风景旅游区开发建设总体策划书》、《遇龙河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这一系列旅游规划文本的出台,对阳朔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旅游管理不断规范。成立了旅游综合执法大队、遇龙河月亮山景区管理委员会,严厉打击虚假旅游广告、无证照经营、“飞钩挂船”、“野马”拉客抢客、欺客宰客等违法行为,旅游市场秩序不断步入正轨。

  旅游质量继续提升。2002年以来,为丰富旅游内容,提高旅游品位,我们在改造提升县城景区、古榕公园、山水园等老景区景点的同时,通过招商引资,相继推出了“一江两河”(漓江徒步游、遇龙河漂游、龙颈河漂流)、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和葡萄山、莲花岩等一批新旅游项目。先后有世外桃源、山水园和聚龙潭分别被评为国家4A和3A级景区,蝴蝶泉景区通过了国家3A级初审;世外桃源荣获“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和“广西民族风情旅游示范点”称号;《印象·刘三姐》荣获“广西民族风情旅游示范点”、“广西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乡土文化艺术特别贡献奖”、第三届“中国十大演出盛世奖”、“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历村荣获“广西农业旅游示范点”称号;大源林场被评为“国家森林公园”。

  宣传促销成效显著。四年来,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浙江电视台、韩国中央电视台、德国西南电视台、香港凤凰台、亚洲电视台等30多家电视传媒制作播放了阳朔旅游专题片,国内外多家报刊登载阳朔旅游专版。在阳朔有线电视台和《阳朔报》开辟“旅游在线”栏目;在一些重要城市树立阳朔旅游巨幅广告;组织旅游企业参加了北京、河北、广州、贵州、湖南等地一些大型旅游交易会。2005年成功举办首届中国(桂林)国际摄影节“千名中外摄影家聚焦漓江活动”。利用阳朔旅游网、桂林旅游网、新浪网、中华网以及200多个民间旅游网站向国内外推荐阳朔旅游产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阳朔旅游知名度进一步提升。先后获得四块金字招牌:一是桂林—阳朔漓江山水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主办的“选美中国”活动中被评为“中国最美丽的地方”;二是西街被评为“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之一;三是漓江入选“广西最美的河流”;四是阳朔田园风光入选“广西最美的田园”。此外,2005年7月世界旅游组织将阳朔定位为“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可持续发展观测点,阳朔成为中国首个全球旅游观测点。

  (四)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四年来共完成规划定点项目2404项,建筑面积137.3万平方米。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城市规划的原则,完成了县城水系、阳光100集团建筑片区、宇一艺术中心、广维文华国际艺术交流会议中心、(潘庄)遇龙河休闲度假村酒店、丽水旅游度假村、香樟华苹休闲度假村、月亮山景区度假村、福利景区旅游规划等项目设计方案。开展了大规模县城建设改造,完成了东街、城中城商业街、县城文化广场、旅游停车场、新西街建设、罐头厂片区安居工程、滨江路、县前街、府前巷整治、县污水处理工程、县城供水系统扩改建二期工程、县城水系整治一期工程、县城电网改造、阳光100商业街·旧街、礼堂片区改造等城市建设重点工程15项;启动了碧莲峰大酒店、阳光100三期工程、田家河住宅小区等工程的建设。村镇建设取得新进展,完成了阳朔镇大村门、葡萄镇罗明、白沙镇帽子山、白沙堡、古板等一批小康村规划;完成了桂阳公路沿线葡萄镇过境公路集镇段、白沙镇桂阳公路大理石厂门前段、高田镇高金公路市场段的填平补齐、排水排污、绿化、美化、亮化工程;重点抓好白沙镇古板村委龙潭门、富马桥、新村及高田镇历村等12个自然村的新农村建设;完成了百里长廊沿线1012座房屋的立面设计改造和兴坪客运站、白沙排污管网、大村门市场建设;白沙农产品市场二期工程建设及葡萄农贸市场扩建均有新进展。我县在第四、五届广西市容“南珠杯”竞赛中分别荣获特等奖和优秀奖称号。2004年,我县再次被命名为自治区第四轮文明县城,是目前全区唯一连续两轮获得“文明县城”荣誉称号的县。2006年被列为全区城镇化建设示范县。

  交通建设快速发展。2002年以来总投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2亿元,新建、改建、续建公路里程202公里,2005年底,全县公路通车里程567.5公里,行政村通车率由2002年81%提高到了98%;公路密度由2002年每百平方公里29.1公里提高到了39.7公里。主要工程完成了隧道1个504米,二级沥青路16公里,三级沥青路17公里,四级沥青路3条26公里,村级公路23条142公里,新建中小桥梁15座386米,道口路3条1100米,维修码头6个241米,从而为近9万群众解决了“行路难”的问题。四年来,境内主干道建设先后完成了月界路改建、龙脊山隧道及引道工程、白沙至高田321国道维修工程、收费站搬迁工程、工农桥加宽工程。桂梧高速公路县城连接线(321国道绕月亮山景区)二级公路、阳(朔)普(益)三级公路改建工程正在紧张施工当中。乡镇等级油路主要完成了白沙至金宝、白沙至富马、荆柴垭至兴隆寨以及福利至兴坪4条长47公里的油路工程。在全区首创实施圩日专线班车和圩客船“统一调度”。

  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四年来争取到世界银行贷款和国债资金900多万元,先后完成大村门小区、凤鸣小区、北门厄、老城区等小区30公里污水管网建设或改造。环境污染得到控制,工业污染物实现达标排放,全县水环境、大气环境和声环境达到了国家相应标准,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顺利通过了自治区评估验收。

  国土资源工作稳步推进。四年来,共征用集体土地1240.423亩,为县城改造拆迁安置、龙脊山隧道及引道工程、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项目及时提供用地。积极申报办理新增耕地的验收及土地整理项目的立项工作,四年新增耕地131.4亩。建立和完善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挂牌制度,实现了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全部采用招、拍、挂方式。建立土地储备制度,积极探索土地资本运营。目前县土地储备交易所已收购储备了9宗国有土地592.849亩。继续完善采矿权出让制度,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秩序。全面开展地质灾害普查,对受地质灾害影响的白沙镇白沙堡、金宝乡南山冲、高田镇吊山脚村进行了易地搬迁。

  (五)财税收入取得新突破,金融保险事业平稳运行

  依法治税理财,加强增收节支,优化支出结构,财税收入稳定增长。2005年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1.33亿元,比2002年增加4837万元,年均增长16.2%,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8486万元,年平均增长8.4%。金融运行平稳,金融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有力地支持了我县经济建设。2005年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18.1亿元,比2002年增加7.1亿元,年均增长18.2%;各项贷款余额10.7亿元,比2002年增加4.5亿元。保险业务进一步发展,为我县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六)城乡居民生活不断改善                    

  全县城乡居民人均存款余额由2002年的2338元增加到2005年的3887元,年均增长13.6%;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750元,同比增长23.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842元,比2002年增加857元,年均增长12.7%;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1亿元,年均增长13.9%;农民人均住房面积达26平方米,比2002年增加3.2平方米;固定电话机总数达到31114部,全县平均3户1部电话;移动电话达74514部,平均4人1部手机。

   二、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社会环境和谐稳定              

  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全县基础教育巩固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各项指标达到或超过自治区和国家验收标准;“普及实验教学”工作于2005年顺利通过自治区评估验收,中小学仪器装备上了一个新台阶,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基本普及。“两基”成果进一步巩固,2004年荣获国家教育部“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达标县”称号。四年来共投入6576万元,完成以“基础设施教育工程”、“义教工程”、“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工程”和“希望工程”为主的系列教育工程;拆除危房18500平方米,新建回建校舍72600平方米,净增校舍面积54000平方米,危房率由2002年的15.3%降到现在的9.6%,大部分初中和乡镇中心小学校园面积基本达到了国家规定的生均占地面积标准。全县享受“两免一补”的学生共有12318人次,补助金额达139.5万元。教育投资多元化的格局更加明显,社会办学蓬勃发展,创办了阳朔漓江中学、美宇职业教育学校、欧文外语学校等一批民办学校。

  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大力开展科普宣传、科技咨询、科技培训等工作,努力提高全县群众科技素质,积极引导农民依靠科技发展生产。开通了农业科技点播系统频道,方便了农民群众了解农业科技新技术。知识产权工作有新进展,四年来共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54项,获授权35项;全县投入资金2917.2万元实施科技项目68项,已获成果的有63项,其中获得区、市级科技进步奖2项。2005年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荣誉称号。

  文体事业取得丰硕成果。以旅游文化产业建设和乡镇、村文化阵地建设为重点,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建成了县城文化广场、西街文化广场和东街、唐人街文化广场,新建了白沙、高田、兴坪、葡萄宣传文化站,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文化网络。文化艺术精品创作成果喜人,获创作节目、书画摄影作品国家奖20项,区级奖18项,市级奖24项。努力谋求文化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成功举办了第五、六、七届漓江渔火节。2005获得“全国文化先进县”荣誉称号。体育取得好成绩,在全区第十届运动会取得金、银、铜牌各一枚;在2004年桂林市首届运动会57个代表团中,获得团体总分第四名好成绩,取得历史性的突破。

  卫生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四年投入400多万元资金,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启动新一轮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积极探索医疗体制改革,创立了我县首家民营医院——富康医院。文明卫生村建设效果明显,四年共完成农村改厕9031座,农民饮用卫生水的人口达95%,先后有3个自然村荣获区级文明卫生村称号。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全县农民“参合率”达81.68%,报帐程序启动以来,参合农民受益60828人次,共报销医疗费193万元。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成绩。创新宣传教育方式,大力宣传计划生育政策,群众生育观念得到较大转变。全面完成了人口与计划生育各项指标,计划生育服务工作取得较好成绩,2002—2004年连续三年荣获“桂林市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达标先进县”称号,2004年荣获“全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达标先进县”荣誉称号,2005年荣获“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县”和“全区计划生育三好一满意合格县”荣誉称号。

   广播电视事业取得较大进步。完成了208个通电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任务,基本实现50户以上通电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目标,有线电视用户入网14135户,全县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97%,有线电视实现了县、乡、村光纤联网。

  社会稳定工作成效突出。广泛开展了普法宣传教育活动,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举措,积极推进“打防控”一体化建设,筹建了西街电子监控系统。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稳步推进平安阳朔建设。四年共立刑事案件2462起,破获1337起,受理治安案件1396起,查处876起,查处违法人员1186人。抓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建立了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制度,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共受理各类民间纠纷7148件,调解成功6841件,调解成功率达95.7%。组建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坚持开展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道路交通、水上交通、食品安全、建设系统等重要行业的长效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全县安全生产总体保持平稳态势。2005年我县获得了自治区首批“平安县”称号。

  社会保障事业稳步推进。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得到落实和巩固,社会保险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四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5000多个,1439名失业和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新建乡镇敬老院2个、五保村26个,实现五保户集中供养210人。发放维修住房款205万元,帮助灾民修复民房700户1750间,发放救济粮1620吨,救济五保户、特困户18500户29010人次,发放临时救济金120万元,核定城镇低保对象3099户7749人,发放低保金598.4万元,全县1422名五保对象全部纳入按月定补。

  此外,民族、宗教、老龄、侨台、外事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县志工作卓有成效,荣获了全国及全区地志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人民武装和民兵预备役工作得到加强,驻我县武警部队为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统计、审计、工商、物价、质监、药监、档案、邮政、通讯、气象、残联、文联等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各项工作取得可喜成绩,为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政府建设不断加强   投资环境明显优化  

  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人民团体的作用,累计办结人大代表批评、建议、意见436件,政协委员提案287件。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校务公开全面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实行了公开办事制度、收费公示制度和服务承诺制度,各部门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投资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完成行政许可项目、规定、实施主体和收费的全面清理工作,行政许可项目削减134项,减幅达39%。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招投标统一平台正式运行。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打假治劣、土地市场、食品安全、清理拖欠民工工资和工程款等专项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提高国有资金使用效益。四年实施政府采购814次,采购额6016万元,节约资金590万元,节约率9.81% 。认真解决在土地征用、城镇房屋拆迁、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中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大力整治教育乱收费和纠正医药购销、医疗服务等行业的不正之风,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新成效。深入开展了“行政机关作风建设千人评议”活动,规范行政行为,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行政效率,树立了政府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过去四年,阳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巨大,令人鼓舞。这是全县上下同心同德、奋发图强的生动写照,体现了阳朔人民勤劳智慧、吃苦实干的优秀品格,展示了阳朔人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风采。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为我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付出辛勤劳动的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和有效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的老同志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群众团体、无党派人士,向为阳朔改革发展稳定作出贡献的驻朔武警官兵和中、区直单位,以及海内外所有关心、支持和帮助阳朔建设与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今后五年发展目标和任务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是我县实施“十一五”规划,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奔向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县夯实基础、搭筑平台、蓄势待发、奋力赶超的关键时期,从客观形势和我县基础分析,我们有很多比以往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机遇。从外围经济形势看,一是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国家对西部地区的财政、项目扶持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社会事业等方面的投入将会增加,发达地区产业、技术、人才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步伐加快,为我县的快速发展拓宽了空间,有利于我们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做好招商引资、劳务输出、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二是中央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增加农村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有利于我们集中精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解决“三农”问题。三是沿海和东部地区劳动力需求仍然保持旺盛态势,有利于我们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并带动城镇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的劳务输出。从自身基础来看,一是农业支柱产业渐成规模,产业化程度有了提高,拉动作用明显,发展后劲增强,以此为依托,凭借阳朔优越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无公害农业、观光农业得天独厚。二是经过近年来持续不断地推进招商引资,加快项目建设,一些新的经济增长点孕育而生,经济活力不断增强。三是随着交通骨架网络的初步形成,桂梧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我县的区位优势将日益显现。四是经过多年来的努力,经济发展软环境得到很大改善,政策环境宽松,市场秩序良好,社会治安秩序明显好转,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五是随着税费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农民负担明显减轻,加快发展的决心大、信心足。这些必将为今后五年的快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发展是低水平的发展,是国家和区、市大力扶持下的发展,我们的进步与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建设美好生活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要加快发展步伐,我们还面临着诸多困难,自身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是我县经济总量小,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还不高。二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还不够大,农业科技含量和贡献率比较低,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龙头企业还没有形成。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抗灾能力较弱,产业化水平还不高,农民增收难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三是工业企业比较少,特别是具有创税优势的骨干大企业更少,财源建设不足,再加之财源基础薄弱,刚性支出增加,财政收支矛盾将变得更加突出。四是社会事业有待进一步发展,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五是政府职能转变还没完全到位,思想观念、工作作风还不能很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干部敢想敢干、敢担责任、敢闯新路、敢为人先的意识还不强,启动民力、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充分聚集的投资环境、创业环境还不够宽松。

  综合分析,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完全具备加快发展的条件和潜力,完全有能力把发展目标定高一点,把发展速度加快一些。面对全区各地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激烈竞争,面对周边县区高点定位、跨越发展的巨大挑战,我们一定要树立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和创新意识,以争创“广西经济发展十佳县”为动力,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升境界、放宽眼界,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用创新精神和市场经济的手段干事创业,坚定不移地抓产业、上项目、促招商,瞄准大目标,确立高标准,采取大举措,推进大发展,实现大跨越。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实施“农业稳县、旅游立县、工业强县、科教兴县”的发展思路,发挥特色优势,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全方位招商引资,大力兴办工业;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全面推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主要奋斗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3%以上;
  ——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3%以上;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1.2%以上;
  ——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3.3%以上;
  ——三次产业比例由36.5:20.8:42.7调整为34:30:3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以上;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1%以上;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水平和服务能力有明显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为顺利实现上述目标,今后五年我们工作重点是:
  
  一、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优化区域布局,抓好特色产业发展。继续重点培育发展优质粮、金桔、夏橙、砂糖桔、沙田柚、淮山、茨菰、香芋、蔬菜等优势产业,着力打造无公害、标准化、品牌化的现代优质特色农业基地和观光农业基地。深入推进产业化经营,到2010年,全县建立生态高效农业基地7万亩,创建1~2个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畜牧水产业。加快实施品种改良,发展规模养殖,重点建设瘦肉型猪、奶水牛、优质禽类基地,培育发展2~3个特色优势养殖小区,不断提高畜牧水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

  实施农产品流通工程,强化市场体系建设。加强农副产品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对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重点抓好白沙农产品市场、葡萄镇市场、福利镇市场的建设,逐步在全县形成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引导涉农部门、下岗职工和乡村干部参与农产品流通,大力扶持发展农村的流通合作组织和个体流通组织,走分散生产、联合销售路子,扩大农产品的销路。加快农村信息网络的建设步伐,完善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传播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引导农民和企业更好地组织农产品生产和销售,今后五年在全县建立20~30个农村信息服务站。

  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认真贯彻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加大政府对农业投入的力度,建立和完善支持、奖励和保护农业发展的长效机制。采取综合措施,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在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村第二、三产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劳务输出服务网络,扎实做好外出务工农民的组织、培训、管理和服务工作,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巩固和扩大与广东等省的大城市劳务市场和企业的合作关系,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今后五年,全县培训农村劳动力1.5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3万人以上。同时,鼓励外出成功人士返乡创业。

  大力开展文明生态村镇创建活动。按照“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实、环境良好”的总体要求,因地制宜,科学制定全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村屯建设规划,有计划地选择一批经济条件好、干部群众素质和积极性高的村屯作为小康文明村、文明卫生村的创建对象,给予重点扶持。每年规划建设小康文明示范村2个,小康文明村9个,文明卫生村30个,并以此为载体加快推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坚持工业强县战略,加快工业化进程              
      
  加快培育主导产业。按照特色化定位、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的思路,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做强工业产业板块,形成规模效应。今后五年,我县工业的发展重点,要放在农产品加工、大理石加工、旅游工艺品加工、竹木制品加工、矿产开采加工、饮料酒、建材加工七大产业集群上。对以上产业,我们将在行业准入、费税政策、人才政策等方面制定出优惠政策,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给予大力扶持。

  狠抓规模工业建设。以项目建设拉动经济发展。一是要积极新上大的工业项目,以大项目支撑大工业,以大工业促进大发展;加强对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引进,注重鼓励、吸引县内外民营经济到我县投资办厂,对意向项目要加大跟踪服务力度,确定一套班子专门服务,确保项目引进取得实效。二是对现有规模骨干企业进行扶持和引导,努力把大企业做强,把强企业做响,形成对县域工业的强力支撑。三是依托现有工业企业,通过以商招商的方式,引进一批配套产品的工业项目,延长产业链,逐渐形成产业集群。四是推行名牌战略,培育一些名牌企业,争创名牌产品,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加强工业集中区建设。重点规划发展葡萄、白沙、福利、金宝和普益工业集中区或小区,采取政府投入和招商引资的办法,加大加快其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和步伐,为项目入区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在整体规划高起点的基础上,严把入区项目产业政策关、投资强度关、规划布局关,切实提高工业集中区管理水平;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亲商环境和政务环境,着力提高服务发展的能力和效率,对重大项目实行“保姆式”全程代理服务,努力营造“亲商、安商、扶商、富商”的良好氛围。

  三、全面提升旅游服务整体水平,争创“中国旅游强县”                 

  树立整体观、全局观,把我县旅游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实施,认真实施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建立旅游项目库,全方位、多层次、多途径、宽领域开发旅游项目,建设阳朔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将旅游名县建成旅游强县,努力实现阳朔旅游的跨越式发展。

  加强旅游设施建设。按照全国西部旅游线路规划,阳朔是规划中的东西部结合线路的枢纽,我们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抓好通向景区、景点的道路交通建设,构建新的旅游路网,合理规划布局旅馆、商场、停车场及其他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使更多的景点上等级,更多的宾馆上星级,全面提升“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的设施档次,营造优良的旅游环境。

  强化旅游经营管理。整合阳朔旅游企业的资金实力,形成龙头企业、品牌企业,以大企业的知名度和信誉度抢占旅游大市场。加大旅游市场的整治力度,严厉查处违法经营及宰客行为,按照“标准化服务,规范化经营,专业化管理”的模式,加强对旅游企业的管理以及从业人员的培训,规范旅游经营行为,制定和完善旅游服务业服务标准,提高整体服务水平,维护旅游名县声誉。

  加快旅游项目的开发。着重抓好县城景观改造,在现有旅游景区景点的基础上对项目进行深度开发,加快建设以西街为核心的县城精品旅游区和遇龙河月亮山景区 为中心十里画廊生态大公园,以此带动其它旅游项目的开发和建设,努力打造特色旅游。继续培育民居旅游、修学旅游、生态旅游。着力挖掘和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化,开发“文化游”;修缮、整治历史古镇、古村、古建筑,开发“ 访古游”;加紧引进娱乐游玩项目,丰富旅游内容,让游客在阳朔有更多的玩法和乐趣。

  加强旅游整体策划和市场营销。树立“以大策划促进大发展”的策划理念,积极策划和创建具有阳朔特色、文化内涵深厚、影响力大的旅游品牌。建立现代旅游营销体系,加强休闲度假型旅游目的地形象和阳朔整体形象的设计和宣传。成立专业化宣传促销队伍,采取各种方式加大宣传促销,大力开拓高端客源市场。建立完善市场研究、沟通、决策和反馈机制,科学把握各类客源市场的消费需求,合理编排旅游线路,不断策划推出以休闲度假型为主导的多样化旅游精品线路,实现各类客源与产品的市场对接。

  四、加强城镇建设与管理  努力提升城镇化水平

  把县城和中心集镇作为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坚持硬件与软件齐抓,建设与管理并重,不断完善功能,改善环境,提升品位,增强幅射和带动能力。

  集中精力抓好城镇建设。抓好县城改造、扩建工程,加快县城水系整治、蟠桃路整治、抗战路整治、陈家山路整治、汽车站搬迁、中心广场、县城供水系统改扩建等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力争在几年内将老城区建成特色鲜明大景区、大西街。同时重点做好县城行政中心、文体中心转移,推动新城区的开发建设,拓宽县城发展空间,到2010年,将县城逐步扩建成一个拥有7万人口、方圆8平方公里的具有本地特色的精品城镇。加快推进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小城镇市场引导、商品集散、综合服务和产业资金聚集等功能,促进小城镇的特色优势产业向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引导、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到县城和小城镇从事第二、三产业,增加城镇人口数量。加快推进城镇建成区大街小巷道路硬化、绿化、亮化,完善区域的生活居住、公共服务的功能。

   切实加强城镇管理。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的方针,严肃规划管理制约,强化项目审批后的跟踪监督,明确条块责任,积极推行城镇综合执法,完善市容长效管理机制,实现城镇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努力营造舒适宜人的城镇环境。

  坚定不移走经营城镇之路。严格土地管理,依法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放开搞活土地二级市场,最大限度地盘活存量土地。深化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改变单纯依靠政府投入的传统模式,把能通过市场运作的重点城建项目推向市场,努力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五、进一步加强农业、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    
 
  增加公共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加快农村道路、农村饮水安全、农村电网等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积极推进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防洪抗旱、节水、治污能力,促使水利建设、使用和管理步入良性互动的新局面。加强县城防洪工程建设,完成阳朔垌水库、管山水库及木浪岗、绿迪、杨梅岭等16座中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抓好久大、顺梅、栗木水库渠系配套工程建设;对遇龙河、金宝河、胡家源河治理小流域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加紧人饮工程建设,解决好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充分利用过境高速公路,加强综合交通站点衔接和能力匹配,构筑综合交通体系。重点抓好桂梧高速公路阳朔段项目建设,做好阳朔-鹿寨高速阳朔段公路项目筹备工作,完成桂梧高速公路县城连接线工程、阳(朔)普(益)三级沥青公路建设,开工建设福利至西塘二级油路、高田经金宝至葡萄三级油路等项目;进一步完善旅游公路网和乡村公路网建设,力争实现50%以上的村委会通水泥路或油路。加强水路码头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杨堤码头、兴坪码头、龙头山码头、水东门码头、福利码头扩建或改建,不断完善客运码头的基础设施。同时,加强对乡镇渡口的建设,方便群众出行。

  六、千方百计增加财政收入,不断增强宏观调控能力              

  大力推进财源建设。进一步加大骨干税源培植力度,集中实施一批重点投产项目,壮大规模骨干工业企业,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体制,实行乡财县管乡用,着力培育财税收入重点镇,力争5年内财税收入超1000万元的乡镇达3个以上。积极探索增收激励机制,努力提高各种经济形式和经济组织对财政增收的贡献率。

  加强预算收支管理。严格落实“收支两条线”,强化预算外资金管理。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保障法定支出和刚性支出,压缩一般性支出,严控消费性支出。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探索部门预算,完善政府采购,规范会计核算。严肃财经纪律,强化审计监督,确保财政收支平衡。

  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积极争取金融部门支持,促进银企沟通,密切银企合作。鼓励金融部门探索有效解决我县存差逐年扩大的措施和办法,充分运用财政、金融杠杆,调动各种社会资金,支持经济建设。

  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不断优化发展环境。牢固树立抓环境就是抓发展、抓效益的观念,努力为改革开放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继续完善政务公开,推行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制度,全面推进行政单位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建立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简化审批手续,实行“一站”式服务,提高办事效率;清理、规范、优惠、分期支付各种收费,逐年补偿各种减免,切实营造依法高效的政务环境和宽松的投资环境。认真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不法经营行为,维护公正、公开、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广泛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健全社会信用体系,营造文明诚信的发展环境。

  提高对外开放力度。力争今后五年在工业、旅游业、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有新的突破,重点抓好杨堤景区、兴坪景区、遇龙河景区、月亮山景区等旅游项目建设和进入工业集中园区的工业项目建设,采取灵活多样招商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工作,力争招商引资取得新的突破。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认真落实鼓励和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导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金融服务以及法律法规没有禁止的其他行业和领域,并在土地使用、人才引进、劳动保障等方面以平等待遇,促进银企联手,缓解融资困难。大力培育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努力推动民营经济向规模型、科技型、外向型方向发展,实现历史性的跨越,使非公经济成为县域经济的主体、县乡财政的支柱。

   八、坚持以人为本宗旨   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加快教育科技发展。整合教育资源,合理调整中小学校布局;巩固和发展“两基”成果,迎接国家级的“普九”验收评估;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特别是改善边远农村学校师资人才缺乏和基础设施落后状况;切实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建立助学帮困长效机制;大力发展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支持和规范多种形式的社会办学,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加大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力度,加强科普队伍和组织网络体系建设,努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体育、广播电视事业要与旅游业相结合,不断提高旅游景点的文化品位,增加旅游名县的文化内涵。继续抓好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文体社会化、产业化,培育文化体育市场,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找准旅游与文化的结合点,创造经济、社会双重效益。要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科学引导消费,促进我县文化市场健康发展。完成电视光纤升级二期工程,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的产业功能和喉舌功能的作用,把广电产业做强做大,提高旅游名县广播电视传输水平,有力推进先进文化传播。

  加强人口资源环境建设。加快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认真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继续深入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属地化管理和服务,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完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利益导向机制,落实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强化人口与计划生育队伍和服务网络建设,大力推进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夯实基层计生基础。加大以漓江和遇龙河为主的水域生态保护建设力度,加强林业生态建设,抓好城镇和农村污染的整治,严格环境监督执法。围绕“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建设目标,切实做好生态资源规划、管理和合理开发利用,促进我县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继续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农村和城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网络;突出抓好重大疾病的防治,加强卫生防疫、妇幼保健工作,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疫情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发生。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建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继续加大卫生执法与监督,整顿和规范医药市场,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和售假制假药品现象,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落实粮食直补惠民政策,完成区市县储备粮任务,确保政策性粮食供应,加强监督检查力度,维护好全县粮食市场秩序,保障粮食供给安全。

  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大力宣传弘扬先进,树立全县人民拼搏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坚持依法治县,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批评、意见、建议和政协提案。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依法保障妇女、儿童、残疾人和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重视国防教育和民兵预备役建设,继续抓好双拥共建工作,增强军政军民团结。

  九、关注民生,维护群众利益,构建和谐平安社会                 

  切实加强信访工作。坚持和完善领导接访、民主评议、乡镇信访司法联合接访、法律援助等信访工作保障机制,建立村、乡(部门)、县三级信访例会制度,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加大《信访条例》宣传力度,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和行为。严格落实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实行重大访情和苗头预报制、专报制、特事特报制和误报、瞒报追究制。加大信访事项督查和督办力度,确保信访事项落到实处。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大力开发社区公益性就业岗位,鼓励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继续巩固“两个确保”成果,认真做好基本养老金统筹工作。进一步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救助制度。扩大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覆盖面,加大各类保险基金清欠力度,增强社会保障基金支撑能力。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在财政预算中所占的比重,继续做好救灾救济、农村城镇低保和优抚安置工作,积极筹集社会福利资金,发展我县社会福利事业。

  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深入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增强全民安全生产意识。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制度,继续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切实抓好交通、消防、环境、矿山等安全事故隐患的综合治理和重大危险源的监管,强化对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等行业的市场监督。加强安全生产执法队伍建设,重视安全教育和培训,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促进全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全面建设平安阳朔。完善应对自然灾害、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深入开展 “平安乡镇”、“平安村(社区)”和“平安户”创建活动。建立健全预防群体性事件信息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积极预防并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全面完成乡(镇)派出所和司法所国债项目建设。重视社区治安防范工作,加强社区标准化警务室建设,增配社区治安巡防员。开展校园周边治安秩序专项整治和文化娱乐场所、网络文化服务场所及特种行业经营单位清理整顿。深化法制宣传和安置帮教工作,依法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努力形成社会安定、环境安全、百姓安宁的和谐局面。

  十、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开创政府工作的新局面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我们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要争创发展的新优势,实现发展的新跨越,必须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要紧紧抓住“第一要务”,牢牢铭记“两个务必”,努力实践“三个代表”,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断提高政府科学发展的能力、把握大局的能力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推进依法行政、科学行政和民主行政,努力把新一届政府建设成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政府。

  努力建设法治型政府。按照责权一致、整体效能的原则,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使政府职能真正转换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加强经济统计分析,提高经济调控水平。积极稳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增强行政主体的内在活力。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制定《阳朔县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规则》,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严格按法定程序办事。加强政府科学管理,规范决策程序,强化决策责任。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和评估制度、决策听证和公示制度、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完善行政监督制度,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司法部门的司法监督,以及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的专项监督,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要认真查处和整改。

  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不断提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按照“两个务必”和“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建立健全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制度,不断增强为民服务的意识,不断改进为民服务的作风,不断提高为民服务的水平。进一步创新行政方式,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努力打造高效政府。深入推行政务公开制度,拓宽公开的领域和范围,特别是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部门和单位,要向群众公开服务承诺、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努力打造“阳光政府”。增强群众观念,密切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沟通与联系,拓宽社情民意的反映渠道,高度重视并及时解决人民群众和新闻媒体反映的问题,诚恳接受人民群众和新闻舆论的监督。
 
  努力建设廉洁型政府。进一步健全反腐倡廉的监督制约机制,不断提高廉洁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要求,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立思想道德教育的长效机制、反腐倡廉的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的监控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坚决纠正土地征用、城镇房屋拆迁、企业违法排污、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中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继续抓好教育乱收费和纠正医药购销、医疗服务等不正之风的专项治理。规范和完善招投标统一平台,加强重点建设项目保廉制度建设,凡政府投资的工程项目,一律面向市场公开招标,并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监管和实施决策审计,提高投资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创新征管机制,严格执行财政预算,优化财政收支结构,落实增收节支措施,不断提高政府理财水平。

  努力建设务实型政府。要切实转变作风,不断提高做群众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政风建设,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着力探索和改进办文、办会、办事,减少层层报批,提高办事效率。领导干部要转变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与群众交朋友,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和友谊,实实在在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厉行节约,艰苦奋斗,反对形式主义和浮夸作风,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始终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目标,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重点,把关心群众疾苦作为第一责任,把群众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追求,不搞各种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多做经得起群众检验、经得起实践检验、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工作。认真开展“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增强广大干部的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和先锋意识,不断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各位代表!阳朔这方热土,正焕发着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光辉事业,艰苦铸就。立足新起点,应对新挑战,推进大发展,实现新跨越,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和光荣使命。只要我们保持开拓进取、勇往直前的精神,保持抢抓机遇、敢为人先的勇气,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万众一心,振奋精神,励精图治,众志成城,谱写更加辉煌的新篇章,为推动阳朔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努力奋斗!

分享到:
主办:阳朔县人民政府 承办:阳朔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桂林市信息中心
备案序号:桂ICP备05011594号 桂公网安备 45032102450350号
网站标识码:4503210005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