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首 页 印象阳朔 政务公开 网上办事 办事服务(旧版) 投资阳朔 阳朔旅游
全站检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发展规划
文字大小:
阳朔县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国民经济计划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
2015-03-04 10:10  (来源:)

关于阳朔县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5年3月2日在阳朔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阳朔县发展和改革局  李明刚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我县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县十六届人大第六次会议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4年,我县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自治区和桂林市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支撑,以实现现代农业增效、旅游产业提质、项目建设提速和新型城镇化提档“一增三提”为目标,主动适应新常态,真抓实干,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较好。

(一)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发展的质量效益明显提高。一年来,面对“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新常态,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各项工作,克难而进,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7.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其中第一产业完成21.72亿元,增长6%,第二产业完成38.38亿元,增长12.1%,第三产业完成37.57亿元,增长7.7%。人均GDP达34634元,增长14.6%,三次产业结构为22.2:39.3:38.5;组织财政收入5.53亿元,增长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6.3亿元,增长2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09亿元,增长13.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06元,增长9.1%;农民人均纯收入10868元,增长13.3%。

(二)农业基础不断夯实,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2.5亿元,增长6.1%。粮食、肉类、蔬菜产量分别达到12.65万吨、2.96万吨、26.88万吨,苗木花卉、砂糖桔种植面积分别达到5.6万亩、6.5万亩,沙田柚、黑皮果蔗、夏橙、淮山等特色产业效益不断提升,无公害养蜂、肉兔、杂交肉牛、圈养黑山羊等特色养殖业呈现规模化发展,专业规模养殖场达389个。去冬今春发展新种金桔0.955万亩、砂糖桔1.35万亩,全县金桔种植总面积达 18.1万亩,占全国种植面积的55%,总产量21.6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65%大力推行合作化经营,阳朔金桔协会、苗木花卉协会等产业协会成员总户数达4900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进展顺利,新增连片土地流转7380亩。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基本完成。完成久大、顺梅两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及双月溪公园段、凤鸣溪引水渠控制闸主体工程建设;东桃、陵陂等9座小(二)型水库和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投资1600多万元,完成农村安全饮水解困工程44处,解决2.5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问题;投资760多万元,完成13个水库移民项目建设。总里程76.1公里的11个通建制村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以及新村桥、大水田桥、龙湾桥等3座危桥改造项目正在顺利实施中,将军至刁山四级公路连通工程、土岭至大坪四级公路连通工程顺利建成通车。新建21个“普惠制”新农村,累计建成181个,提前一年在全市率先完成“十二五”规划新农村试点建设任务。

(三)旅游业品质提升,带动服务业加快发展。稳步推进“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建设,注重规划引领,完成《阳朔县重点旅游片区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遇龙河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提升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在2014年东盟博览会上,与美国世纪成功集团签约总投资40亿元人民币的游客集散中心项目。一批重点旅游项目强力推进,瑞盛旅游休闲世界、正好希尔顿、罗兰夏朵精品酒店、新天地旅游综合市场等高端旅游项目进度加快,国际知名酒店品牌悦榕庄阳朔休闲度假酒店正式建成营业,旅游胜地建设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工作全区领先,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通过自治区评估验收。全区特色旅游名县现场会、全区乡村旅游与生态产业发展工作推进现场会先后在我县召开。全年接待游客总数达1230.9万人次,增长5.1%;旅游总收入83.4亿元,同比增长30.4%。在旅游业的带动下,消费市场持续繁荣,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09亿元,增长13.1%。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2.43亿元,同比增长6.8%;各项贷款余额45.56亿元,同比增长18.1%。交通运输、物流、信息产业等其他服务业快速发展。

(四)加强引导扶持,工业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3.42亿元,增长10.8%,其中规模工业总产值48.57亿元,增长12.6%。实现工业增加值21.67亿元,增长9.8%。完成技术改造投资13亿元。大力扶持微型企业发展,补助134家微型企业379万元。完成葡萄工业集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和白沙石材加工集中区综合整治。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整体功能进一步提高。康美思医疗器械项目投入生产,独峰建材水泥粉磨系统技改、亮山食品黑蒜生产项目、七仙峰茶场扩建项目全面完成。随着我县工业集中区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项目的建成,我县工业投资硬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项目承载能力明显提高。

(五)狠抓项目建设,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6.3亿元,增长20.3%。全年1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5.18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01.2%。纳入2014年区、市层面统筹推进重点项目34项,完成投资51.83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00.5%新城区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阳朔·新天地旅游商品综合批发市场、阳朔国际乡村俱乐部、十里画廊景区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稳步推进。悦榕庄休闲度假酒店、刘宇一艺术中心实现竣工投产。

(六)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城乡建设取得新发展。一是新城区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投资3.67推进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览胜路、朝霞路路基工程基本完工,山水大道(北段)完成了沥青路面浇筑和亮化工程,供水、排污、电力、通信等管网全部下地,标识标牌、绿化等工程正同步推进。依法拆除违法建筑3100平方米。完成土地返还安置区清表1260亩、搬迁安置区清表250亩。新城区污水处理厂、新自来水厂正式启用引进新奥燃气公司并启动新老城区燃气管网建设。完成安置区甲一路等11条道路招投标工作并启动施工。二是城乡统筹力度加大。兴安至阳朔二级公路基本建成通车,阳鹿高速、国道321线(阳朔段)改扩建工程、兴坪古镇至火车站连接线工程正加快推进。十里画廊、新城区进县城入口道路改造基本完成,进入县城各路口面貌明显改观。完成荆凤路、骥马路口绿化和蟠桃路绿化隔离带及中心广场文化宣传墙等建设。对凤鸣片区道路、大村门片区街巷进行改造,完成怡悦桥、随缘桥及周边道路建设。大力实施“书记工程”,投资6.35亿元完成兴坪镇古镇牌坊、集镇亮化等35个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贵广高铁建成通车,贵广高铁阳朔火车站及站前广场、停车场、安置区加快推进,火车站商业宜居小镇规模初显。白沙、高田、葡萄、金宝、普益等乡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小城镇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七)生态建设取得新成绩,节能减排成效显著。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完成28座污水处理设施和19个减排项目建设,完成植树造林1.7万亩及漓江两岸22个村屯、6个重要节点、5.5公里绿化美化,发放珍贵树种6万株,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深入开展清洁乡村活动。以“六个最美”、“十百千工程”、“拆弃植绿”和垃圾综合处理示范村等创建活动为载体,形成了公路沿线、沿江沿河、景点景区、村屯、集镇、学校、医院等重点区域的环境整治长效管理机制。启动“美丽阳朔·生态乡村”建设活动,完成投资2000万元,推进遇龙河核心示范区建设,夏棠寨至竹蔸寨段立面改造、村屯绿化、道路硬化、步道建设及四季观赏花园建设已基本完成。推广县城主干道两侧建筑物阳(窗)台、屋顶、墙面、护坡等立体绿化。“三整治”工作强力开展。依法拆除县城及周边、十里画廊、遇龙河景区等地1100多处违法建设,恢复土地原貌1.4万平方米,依法清理违法用地16万平方米,强力拆除荆垭隧道旁、骥马景区大门旁、汽车北站旁等重点区域的违章建筑5万平方米,重点区域基本实现了“零增长、全拆除、不反弹”,全县建筑乱象、旅游乱象、市容乱象得到有效遏制。白沙镇“生态(农业)特色名镇”创建工作顺利通过自治区验收,杨堤乡、普益乡荣获“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葡萄镇荣获“自治区生态乡镇”称号。完成11家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的污染减排及机动车减排工作。全县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达1.6%,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八)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努力推进国有企业改制工作。顺利完成对县机械总厂职工及退休人员及阳朔饭店一次性安置职工改制工作,认真做好改制企业遗留问题处置及维稳工作。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进一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认真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药品采购及流通规范有序,使农民切实享受到医改政策带来的实惠。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突破。顺利引进十里画廊升级改造、“罗兰夏朵”旅游项目、阳朔旅游集散中心项目、星天乐旅游文创综合体项目等投资上亿元的高端旅游项目。实现全年内资到位资金 16.1亿元,同比增长10%,外资到位资金3420万美元,同比增长11%。

(九)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质量持续改善

教育科技事业优先发展。持续加强教育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投资4200多万元实施34个校舍维修及薄弱学校扩容改造项目,新建福利、高田、葡萄等5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并投入使用,完成21个闲置校舍改建幼儿园项目,幼儿“入园难”问题得到缓解。新建教师周转公共租赁房250套,教师“住房难”问题逐渐解决。完成专利申请68件,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顺利通过自治区中期评估。

人口和计生工作稳步推进。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7.36‰,继续维持低生育水平,成功实现“双降”目标,出生人口性别控制在正常值范围。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实现全覆盖。完成8个村级人口计生服务室和新家庭文化屋建设。

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漓江渔火节、新春文化月和基层文艺汇演等节庆活动常办常新。组织参加全区青少年田径锦标赛获7枚金牌。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和网吧接纳未成年人上网专项整治行动。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成金宝乡冲口村等9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新建兴坪、福利、杨堤、普益4个乡镇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台站,安装广播电视户户通1500套,送电影下乡公益放映1212场次。我县顺利通过全国文化先进县复审。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稳步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零差率”销售,新农合住院报销比例乡镇提高到90%、县级提高到75%。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投资5600万元的县人民医院住院综合楼、县卫生监督所业务综合楼、乡镇卫生院保障性住房建设基本完成,投资1140万元的县妇幼保健院公共卫生服务业务用房项目建设顺利。

社会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养老、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能力明显提高。继续巩固拓展“三大医保”覆盖面,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5.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9.98%,实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应保尽保。进一步加强就业工作,实现新增城镇就业3254人,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03.4%,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7%,成功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全县发放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补助资金2546万元、城乡大病医疗救助金910万元、优抚金1089万元、80周岁以上高龄生活补贴359万元。投入各类扶贫资金753万元,实施扶贫项目39个,减少贫困人口2650人。新建9个五保村并投入使用。发放农机购置、良种补贴等涉农补贴3000余万元。开工建设公租房220套、棚户区(危旧房)改造42套,投入2529.4万元,开展农村危房改造1350户。

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是经济总量小,结构不优,支柱产业少,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二是农业标准化、组织化程度不高,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品质、品牌和效益有待提升。三是旅游转型升级不够快,大品牌、大项目不够多,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不强;四是基础设施总体还比较薄弱,各项建设任务还很艰巨;五是城市精细化管理难,“三整治”工作尚未建立长效机制,市容、旅游、建筑、生态、治安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六是受土地、环评、资金等因素的影响,项目建设推进缓慢。

三、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2015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财政收入增长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接待旅游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6%和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节能减排指标控制在上级下达任务目标内

预期目标的计划安排,主要考虑到以下因素:一是2015年国内经济将呈现趋势性放缓态势,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我国经济仍将处于向“新常态”过渡的阶段。因此,我县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与往年相比有所下调。二是发展的必要性。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两个翻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县作为欠发达后发展地区,必须保持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才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三是结合自治区、桂林市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预期目标任务。提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的预期目标,既是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也符合我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需要。

四、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大力发展现代特色生态农业。坚持“绿色+特色”理念,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确保粮食总产量12万吨以上,重点抓好金桔、砂糖桔、苗木花卉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沙田柚、夏橙、黑皮果蔗、肉牛、黑山羊等“一乡一品”特色种养业,新增水果种植面积1.5万亩,肉类和水产品产量分别增长4.4%和5.3%。按照“经营组织化、装备设施化、生产标准化、要素集成化、产业特色化”的要求,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力争将百里新村建设成为农旅结合、城乡统筹、生态良好、多业融合的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加大推行标准化生产,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加强“三品一标”工作,积极申报阳朔砂糖桔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强化柑桔黄龙病综合防控,推行农资统购配送,严厉打击违规制售和使用违禁农业投入品行为,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检测,进一步提高产品品质,进一步提升特色农业品牌实施农业基础提升工程,继续实施中小河流治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大力推广农田耕作机械化,提升农机装备水平。推广“四统一”合作化经营模式,培养一批职业农民和种养大户,提升一批运作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向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流转,促进农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加快发展农产品电商、直销配送、农超对接等现代物流方式,拓宽农产品销售市场,增强我县特色农产品竞争力。

(二)全力推进旅游转型发展。按照国际化、乡土化的要求,紧紧围绕增加“游客人数、停留天数、来朔次数、消费钱数”四大目标,重点发展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文化演艺、健康养生等四大旅游产品,大力实施旅游综合体战略、品牌战略、提升战略、创新战略等四大发展战略,努力构建以阳朔镇(含高田镇、福利镇、普益乡)为中心、以兴坪镇及白沙镇(含葡萄镇、金宝乡、杨堤乡)为副中心的“一主两副”旅游发展格局,全面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引进旅游国际化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鼓励国际资本和知名品牌进驻阳朔,抓紧洽谈阳朔新加坡国际旅游文化产业示范园、太平洋建设集团“一基地九中心”项目、白面洲健康养生项目、山水阿凡达等一批重大项目,引进更多的大企业、大品牌、大项目,提升旅游项目的规模和品质。加大县城规划力度,构建大西街景区,将老城区打造成一个山水、历史、文化名城。推进兴坪、白沙、杨堤等特色旅游乡镇建设,推进十里画廊、瑞盛、弘尚圣景、天街、真情·刘三姐、阳朔·兴坪古镇等支撑阳朔旅游转型升级的重大项目。巩固提高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建设,实施景点景区规范管理新模式,开展旅游市场综合整治,创建和谐旅游环境。依托旅游业的龙头作用,加快发展服务业,繁荣消费市场

(三)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引进新型工业项目,引导竹木、大理石等产业尽快转型升级。加快推进葡萄工业集中区污水处理厂及白沙石材加工集中区、福利园区等基础建设。推进亮山食品黑蒜生产项目、七仙峰茶场扩建项目。强化跟踪协调服务,继续推进“抓大壮小扶微”工作。引导纯正汽车配件、康美思医疗器械、独峰建材等项目扩大生产,培育更多的规模以上企业。

(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拉动投资快速增长。以自治区、桂林市层面统筹推进的重大项目为重点,组织实施交通、能源、水利、旅游、新型城镇化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45项,完成投资57亿元以上。旅游方面,加快推进瑞盛旅游休闲世界、巅峰国际投资人度假区、正好希尔顿、弘尚圣景、十里画廊、阳朔·兴坪古镇休闲养生度假区、遇龙河创5A级景区基础设施项目、阳朔饭店片区吃购游特色商业街区项目、漓江湾·九马画山花语世界、真情·刘三姐等一批支撑全县旅游转型升级的重大项目建设。交通方面,完成贵广高铁阳朔站站前广场、兴坪古镇至火车站连接线工程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确保阳朔站尽快投入运营;完成阳鹿高速主体工程;力争完成国道321(阳朔段)改扩建工程征地搬迁和路基建设;启动阳朔至普益二级公路、福利至新城区一级公路(含漓江二桥)、古榕隧道改扩建等项目建设;完成已开工的白沙至金宝、金宝至仁岭、大水田至马鞍、柚子湾至陵陂、中南至唐家、杨堤半边渡塌方改道等6条公路建设,完成自然村道路硬化70条以上;组织实施小彪至大源、人仔山至屏山、兴阳路至地水洞、地水洞至浪石、饭甑山至思的等通行政村四级公路建设。水利方面,实施罗门塘水库等9个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兴坪镇段治理工程;实施遇龙河二期治理、金宝河龙潭段治理工程;完成漓江鳌头榨段、水文站段、福利段、普益段治理工程。城镇化方面,加快推进新城区项目和老城区改造项目建设;推进各乡镇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县城凤鸣、西街、屏风、北门厄等片区电网改造,实施9个乡镇49个自然村农网升级工程,新建改造台区49个、配变76台,改造低压线路180千米。围绕构建基本均等的公共服务体系抓项目,大力实施教育、文化、卫生、环保等社会公益重点项目建设。

(五)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积极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新城区项目建设,全面完成新城区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为新城区项目子项目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启动览胜桥、甲一桥施工,启动山水大道(南段)、兴福路、甲一路、林溪路、临月路、金桂路等6条主次干道及田家河、新一河、新五河的水系建设,开工建设新城区学校和综合应急指挥中心、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档案馆以及垃圾转运站等一批公共项目建设。加强老城区的提升改造,疏通改造县城水系,完善提升沿途景观,做好做活“水文章”。按照“一街一品”、“一路一景”的原则,对陈旧、污损的建筑物立面进行翻新改造,对违章搭建的建筑物、雨棚等设施进行整治拆除。加强市政设施建设和市容管理,完善城区基础设施,推进主次干道和背街小巷改造工程;加快实施县城一级客运站、榕荫市场等项目;调整优化县城公交营运线路,增加营运车辆,提升公交车服务能力,完善城区功能,提升城市品位。

(六)优化生态环境,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深入开展“美丽阳朔·清洁城乡”活动,继续实施“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和科学保护漓江工程,优化生态环境重点实施四大生态示范工程:一是抓好遇龙河生态环境与农业休闲旅游体验示范区建设,二是抓好漓江东线生态乡村示范区建设,三是抓好百里新村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带建设,四是抓好“生态县城”立体绿化工程。严格执行固定资产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把好项目准入关。抓好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目标考核、管理和监督,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节能减排指标任务。

(七)加大民生投入,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多渠道筹措资金,努力办好涉及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健康医疗、教育文化、强基惠农、安居工程、道路交通等重点民生工程。继续做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工作。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中心、救助站等民政项目建设,实施750户农村危房改造。实施“阳光家园计划”等系列助残项目。继续开展“千村万户文艺惠民”工程,大力加强对农村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的扶持和指导,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基层文化活动。抓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场所建设,新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18个,完成县城香炉山电视转播台改造。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全面实施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着力推进教育发展九大重点工程,逐步实现“三基本四解决两提升四达标”的目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大财政投入,重点加强医疗、重大疾病防治设施等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统筹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抓好县直医疗机构门诊一卡通、电子病例等信息化工程建设,切实做好新农合基金监管和便民报账工作。加快推进县中医院和县、乡中医特色门诊建设。抓好诚信计生巩固创优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继续落实计生奖扶优惠政策,抓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小额贴息贷款、爱心保险、计生服务等工作。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监管能力建设,建立村级食品安全协管员队伍,构建县乡村三级食品安全综合监管体系。

(八)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化财政体制及统计制度改革,深化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推进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抓好企业改制职工安置工作。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拓展对外开放空间,力争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突破,实现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700万美元以上,同比增长10%以上。

(九)加强宏观经济运行管理。加强“十二五”规划实施的综合协调管理,确保规划目标的顺利实施。建立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加强经济运行形势分析。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宏观调控政策,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完成全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2015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也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收官之年,我们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和指导下,勇于开拓、敢于创新,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阳朔县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国民经济计划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doc
2015年国民经济计划目标表.xls
分享到:
主办:阳朔县人民政府 承办:阳朔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桂林市信息中心
备案序号:桂ICP备05011594号 桂公网安备 45032102450350号
网站标识码:4503210005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